您现在的位置:广西教育技术>> 学会资讯>>正文内容

2025年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发展交流首场活动在南宁成功举办

2025年512日,由广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主办,广西教育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指导专委会和广西教育技术学学会联合承办的2025年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发展交流活动(第一场)在南宁市青秀区卓立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广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主任肖荣亮、自治区教育厅教育信息化管理处副处长李少波、广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副主任梁展鸿、南宁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欧启忠教授、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龙云等领导专家出席活动,南宁市青秀区卓立实验学校全体教师现场参与。活动由广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发展规划部部长柯小华主持。

领导致辞: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未来

肖荣亮主任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教育形态,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全新可能。他指出,教师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希望与会教师能够通过此次活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评价改革中的应用路径,让技术真正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助推器。

专家讲座:理论与实践并重

南宁师范大学欧启忠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创新路径》为题,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高度出发,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他通过丰富的案例,详细解读了AI技术如何引领教学创新,并现场演示了多款实用AI教学工具,为教师们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支持。

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龙云副主任则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教学应用”为主题,聚焦学科教学实践。他以五年级数学下册为例,通过现场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高效设计教学方案。

政策引领:推动教育智能化转型

李少波副处长最后总结讲话,他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需要实现三大转变:从工具应用到思维革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融合、从技术实践到素养提升。李副处长特别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师应成为教育变革的先行者、创新实践的深耕者和技术安全的守护者。

活动成效:点燃智慧教育星火

本次交流活动通过专题报告、案例分享和互动研讨,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活动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今后在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指明了方向。据悉,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发展交流活动今年将持续进校开展活动,为基础教育一线教学赋能。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